漠漠江湖路几重

This is your life. You can’t get out of it. So get into it.

出村了,进城了,漠漠江湖,滚滚红尘,花花世界你好!

这段时间各种折腾,移交旧工作,入职新工作,卖房,讲课……彻底不能免俗的搬到了湾区,传说中的硅谷。一直努力的做自己,然后,然后不能免俗的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在经过9年的乡村生活之后重回繁华都市。村子里的茅屋已经被我卖了,所以这次不是旅行,不能在感受一下花花世界后又缩回村子里去,一时之间,真是百感交集。一晃搬到湾区已经快一个月,脑子里各种惊喜的,期待的,失望的,难过的,坚强的,软弱的,美好的,阴暗的……最后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居然是:生死。

关键词:生死

繁华都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你看到的大多数人都活得好像永远不会死一样。在城市里感受到的是生,对死亡的遗忘。

什么是死亡?死亡是一种终结,一切都不存在的状态。那终结的是什么?存在的又是什么?是那个“我”。所以要明白死亡是什么,就得先明白这个曾经存在,而死亡会将这个存在终结的“我”到底是什么。耶鲁大学关于死亡的公开课中讲到,在不考虑灵魂的情况下,有两种理论解释了什么是“我”:(1)我就是这个肉体。我是我不是你,就是因为我的肉体和你的不一样。(2)我是自己思想、感情、记忆和目标的统称,也就是我的人格。我是我不是你,因为我的人格和你的人格不一样。不管是肉体论还是人格论,亦或是二者兼有,反正,死亡是一切都不存在的状态。

我们为什么害怕这种不存在?因为存在太过美好,不管你如何定义这个存在,是肉体还是人格。当生命的容器中装有有价值的东西时,死亡就是一种剥夺。但对死亡的恐惧不仅限于对剥夺的恐惧,更多或许是对未知的恐惧。这么说来,要克服这种恐惧,就要做到不贪恋,并且为这个未知找到一个答案或者说服自己对这个未知的状态处之泰然。

我们需要克服这种恐惧么?我不知道,完全不知道。我想这不是需不需要,而是能不能的问题。毕竟,能做到的人太少了。

我们应该追求永生吗?之前做过一个思想实验,如果我生于1017年,2017年的时候我已经1000岁了,那会怎样?活的太久了,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最后只会感到无聊,生无可恋。美好的秘诀就是速朽。所以在当下这个世界不应该追求永生。

死亡终将到来我们该怎么生活?我不知道人应该如何向死而生。但如果问我希望怎样面对死亡活着,那我希望心怀感激的活着。对宇宙从无到有充满感激,对一部分粒子聚合成为人充满感激。杨绛在96岁高龄时生病住院,躺在床上想到生死写下《走到人生的边上》,在这本书中她想要弄明白的问题有两个: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她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体,而身体具有生命,称为灵魂。灵魂看不见,但身体有没有生命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所以,在杨绛先生看来:“人需要锻炼,而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人死之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仍在,锻炼或不锻炼的结果也就仍在。”

对于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不要紧,重要的是在思考死亡的同时,也在有限时间的框架下反思生活中那些未经深思却又习以为常的概念,比如亲情、爱情、时间、金钱和工作等等。这种以死亡为前提的反思,有助于调整生活的坐标。向死而生和醉生忘死,终究还是很不一样的。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