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欧洲背包旅行游记(9)

德国,美因茨 (Mainz, Germany)

在 去Mainz的火车上。火车并不拥挤,蓝色的座椅,干净的玻璃,让你没有很多的情绪,只是想安静的坐下来。时而低头看小说,时而转头看窗外。火车开过一片像中国南部丘陵地带的梯田。一栖栖绿油油整齐排列的不知道是什么灌木,但颜色很悦目。方才看到昆德拉(Kundra) 在「不朽」中写"我"在农村的老祖母:

老祖母的一切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怎样烘面包,怎样造房子,怎样杀猪,怎样熏制猪肉,怎样缝制鸭绒被,本堂神父和 小学教师对世界的看法有何不同;全村的人她每天都能遇到,她知道十年以内在该地区发生过多少起谋杀案。她所理解的现实完全在她自己的制度之下,因此,没有 人能使她相信,如果家中没有东西可吃,摩拉维亚的农业会繁荣。

这样的景色的确很适合于想到老祖母,稻田,灶台,村舍,烛火等等相关的意向。那样的生活,简单,重复。

到了Mainz先在火车站花了5欧寄存了行李。然后第一次去车站的厕所,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各项公共设施要比欧洲好很多,这里火车站上厕所要收费我早有耳闻但要1欧实在是有点天理难容,和打劫没有本质区别。不管怎样,我去过了目前为止最贵的厕所。

美因茨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Rheinland-Pfalz)的首府城市,位于莱茵河(Rhein)与美因河(Main)两江汇合之处。莱茵河真不愧是欧洲之河。全长1320公里,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等6家,在荷兰的鹿特丹附近入北海。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欧洲的三大河流:伏尔加河、多瑙河和莱茵河。伏尔加河最长,莱茵河历史最悠久,多瑙河经过的国家最多。莱茵河中游地区从美因兹到波恩之间的190公里的河段,是莱茵河风光最美丽的河段,也是德国葡萄酒最有名的产区。莱茵河两岸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的时期,是罗马人把葡萄种植和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带到了莱茵河两岸。关于葡萄酒的起源,有的说起源于希腊,有的说起源于埃及,尚无定论。根据1997年所发现距今约六千五百年前,在苏俄欧洲境内之高加索地区装过葡萄酒的陶制容器,推测为现今地中海区葡萄酒文化的起源。由于移民的关系传至埃及,金字塔壁画的见证保存至今。史迹多认定是从一万年前由小亚细亚和埃及,在到达希腊及其海岛之前,流传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再到欧洲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法国的普罗旺斯、北非的利比亚和西班牙沿海地区的。听说美因兹有一家老德意志葡萄酒馆(Altdeutsche Weinstube)是莱茵黑森(Rheinhessen)最古老的葡萄酒馆,提供来自邻近的葡萄种植地区的各种葡萄酒,并有当地的新鲜料理。我没有去,如今我已经不是一个能够享用美食的人,那些东西与我而言太过复杂,对我简单的大脑和身体都是一种负担,着实无福消受。清洁的水,未经太多烹制的蔬果米饭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相比于葡萄酒,啤酒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德国元素。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德国啤酒只能以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所以近五百年来德国啤酒成为了所谓纯正啤酒的代名词。今日的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境内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多达五千多种,而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国人更热爱啤酒的民族了! 北欧以前的传统是由女性酿造啤酒的,那些女性就是传说中的“女武神”。她们酿造出的酒被认为是不死之水。这种习俗也流传到了德国北部。年轻女孩出嫁都要带着各种酿造器具去夫家。这种习俗直到8世纪葡萄酒的传入才有所改变。由于德国地处北欧,气候严寒,啤酒不仅可以御寒,还和洋葱一样被当成药物,用来医治坏血病,加上严寒不能种植葡萄,啤酒便成了德国的饮料之王。 说到“女武神”,我想起迄今为止看过的唯一一部于关于北欧的历史小说《安格思首部曲》,故事围绕着苏格兰的麦克兰家族,从公元前9世纪的荒冷北欧开始讲起。我第一次看到“女武神”这个词是在故事的开头小说主人公安格思的独白里:

我感受到了那种力量,就是这股力量让有些人赤身露体上战场,仿佛接受女武神的邀请到英灵殿去狂欢作乐。我也是基督徒口中的“北方蛮族”,等着要以战士的身份让世界大开眼界。

在北欧神话中,“英灵殿”是英雄所居住的天堂。此处是一大厅,战场上阵亡的战士只有被奥丁选中才能进入此大厅。宇宙分为三层:第一层“诸神国度”,是众神的居所,那儿有奥丁的“金宫”,皇宫的大厅就是“英灵殿”;第二层是“中庭”,是人类居住的世界,被大海所环绕。最下面的第三层则是“死人之国”,只有亡者能够到达。“女武神”是奥丁美丽的女侍,按照奥丁神的意愿或按照命运的安排决定谁将获胜,谁将在战斗中死亡,谁来到英灵殿。在那个尚武的年代,人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失序的世界里。安格思听到无数失去自由的母亲们伤心欲绝的哭泣,因为她们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安格思走的每一处,地上像铺了一层尸体做的地毯,阴森恐怖。于是他想起他爱好和平的母亲:

现在战争清清楚楚地摆在我眼前。它已经不再是训练,不再是遥远的未来才会碰上的事,不再是我自己憧憬想象中的画面,这时我才明白母亲的教导,什么尊敬,什么同情,都是在教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事情。她极尽耐心地把一点温柔还有更多的正义感慢慢地渗透到我的战士宇宙里。

从人类诞生的那刻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人性的阴暗抗争,延续至今从未停止。这种斗争可以在时间写下的那本叫做“历史”的书中每一句话里看到。

据说,由于当时每年复活节前6周的四旬斋期间,修士们不能吃肉,他们便任由“大麦汁”自然发酵,最终生成了一种高酒精度的饮料,并将它作为四旬斋餐饮的代替品。为了使教廷准许他们饮用这种美味的饮料,修士们便送了一桶给教皇,教皇品尝后为之倾倒,表示这种饮料可作为“四旬斋餐饮的代替品”及“罪恶的洗涤剂”,并准许巴伐利亚的修道院酿造之。这种美味的饮料便是啤酒,据说啤酒的酿造技术就是这样诞生的。 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后,蒸气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啤酒的产量,冷却机的出现使啤酒可以常年贮存。铁路、航空等交通的发展,使啤酒在更短的时间内运往世界各地。电子设备完成配置和酿造过程,使啤酒的品质更加稳定,品种更加多样。

无论如何,啤酒是德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饮食文化永远是人类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看到这两个老人在安静的吃早餐,我实在忍不住走过去问能否为他们照张相。老人不会英文,好在比比划划的很快就让他们明白我的意思。拍了下面的照片后我接着走到前面最近的长椅上坐下看了好一会,温暖的我想哭。

在Mainz老城区的街道两旁 有无数的商店,餐馆,握很难想像这里的消费市场能够支撑如此大量的商业。

和其它的老城一样,这里建筑的显著特点就是有棱角,花纹繁复,雕塑细腻。雕塑偏爱 人面部浮雕,也有许多母亲搂抱小孩的形象。

这边天主教堂都很宏大,华丽,但给我地感觉是人性而非神性。这样复杂的哥特式建筑除了每年吸引无数游人外其真正 意义在哪里?埃及的金字塔那样的古迹是文化还是绵延了几千年的葬礼?或者说一场葬礼能够绵延几千年的话就成为了宝贵文化?历史的价值在哪里?是否所有的历 史都有价值?我们为什么喜欢有历史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一切都会成为历史,那么什么是值得保留的?若这些古旧的遗物不在了又如何?历史不会随着 实物的消逝而消逝。生活本身需要的很少,只是人类的欲望无穷,自古如此。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